今天是: 本站已支持IPv6网络
当前位置:首页>云南省梁河县人民检察院>普法强基
普法强基
深入基层架起连心桥,创新普法点亮法治光——梁河县人民检察院多举措绘就普法强基新画卷
时间:2025-07-17

在普法强基实践中,梁河县人民检察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,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抓手,整合检察力量,充分发挥普法强基主力军作用。紧盯“三下降一扭转”目标任务,通过督导检查、矛盾纠纷的防范与化解、普法宣传、进村入户、检察听证以及线上普法创新,有效提升了普法宣传工作成效,为社会和谐稳定与法治建设贡献了检察力量。



精准发力补短板,构建普法“新格局”


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,选派12名检察官组建专业普法工作队,对接挂联乡镇;选派10名检察官兼任“法治副村长”“法治副校长”,覆盖重点村社,形成“院领导包片+工作队包乡+法治副村长包村+法治副校长包校”的四级责任体系,深入分析研判矛盾纠纷、对高风险人群开展法治教育工作2025年上半年以来共到挂联的小厂乡、曩宋乡33次,对存在问题提出督导检查5次,入户重点人员家庭进行矛盾纠纷化解3次、走访重点返乡务工人员15户、走访重点青少年4户,研判矛盾纠纷20余次、开展差异化普法宣讲16次,听证下乡2场次。与“利剑护蕾”“检察开放日”融合,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18场次,参与学生1000余人,受益群众2100余人,发放宣传资料3500余份。







深入基层,进村入户架起法治连心桥


多措并举将法治精神精准传递到最末梢,让法律真正走进群众生活、融入群众心里,构建起基层群众与法治建设之间的情感纽带和信任桥梁。检察干警走进田间地头、农家小院,与群众面对面交流,倾听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难题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群众答疑解惑。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、婚姻家庭矛盾、邻里纠纷等问题,检察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讲解,引导群众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,避免矛盾激化。

在进村入户过程中,干警们还积极收集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,了解群众对普法工作的需求和期望,以便及时调整普法策略和内容。同时,10名法治副村长常态化与挂联村委联络,培养“法律明白人”,让他们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员,带动身边群众尊法、学法、守法、用法。2025年,法治副村长到挂联村社区开展专题研判工作20余次、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9件次,开展“法律明白人”培训、“家长夜校”2次。入驻曩宋乡综治中心,推动检察服务向基层延伸,构建“检察+综治”联动机制,组织分析研判2次,为村社区提供法治意见建议5条,进村开展普法专题16场次,受众1064余人,切实架起了与群众之间的法治连心桥。







阳光司法,检察听证推动普法深度融合



将检察听证作为普法强基的重要抓手,坚持“应听尽听”原则,将听证现场变为法治宣传课堂。在办理各类案件过程中,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监督员、律师、群众代表等参与听证,不仅让案件处理更加公开透明,也让参与听证的各方人士和旁听群众学习了法律知识。如,在办理一起故意伤害拟不起诉案件时,办案检察官把听证会现场搬到了群众“家门口”,在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人民监督员、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参与听证的同时,还邀请了法律明白人20余人参与旁听。听证会上,承办检察官详细介绍了案件的基本情况,就本案事实认定、证据采信、法律适用等问题发表审查意见,并提出拟不起诉的理由及法律依据。侦查机关办案人员对案件的事实、证据及处理发表了意见,听证员围绕议题进行了评议。同时,检察官结合案件,以讲解、法条解读等形式围绕故意伤害的法律后果进行现场普法宣传。听证会不仅妥善处理了案件,还让在场的群众深刻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的重要作用,起到了 “办理一案、教育一片” 的良好效果。2025年,梁河县人民检察院共组织开展检察听证会10场次,其中把检察听证会开在群众家门口2场次,有效推动了普法与司法实践的深度融合。





创新形式,线上普法拓展法治宣传新阵地


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优势,开展线上普法宣传,打造“指尖上的法治课堂”。利用微信公众号、微博等新媒体账号,定期发布法律知识、典型案例、普法短视频等内容解读法律条文,让普法内容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。2025年,线上发布普法信息130条,围绕非法捕捞水产品、占用基本农田等拍摄普法视频《逃不掉的处罚》《失守的飞田》并在多个平台发布。




展望新征程,梁河县人民检察院将始终以“司法为民”为初心灯塔,在普法强基的实践中持续探索创新。紧扣时代脉搏,推出更多贴合群众需求的法治精品内容。以“钉钉子”精神推动普法工作走深走实,让法治的种子在每一寸土地生根发芽,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法治社会新格局,注入源源不断的检察动能,书写新时代法治建设的崭新篇章。